郑州南站:交通枢纽的都市挑战与创新转型 位于中原腹地的郑州,其东南部的郑州南站不仅是国家战略交通枢钮,更是带动南部区域崛起的引擎。占地约30平方公里的规划区,于2022年9月完成了这一重要工程,肩负着连接产业园区和促进城市发展的重任。
郑州高铁南站的具体位置是: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航空港区107国道坡刘村。郑州南站位于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以东6公里,为郑州市第三个综合客运枢纽站,规划接入郑渝高铁、郑合高铁及郑洛城际铁路、郑许城际铁路、郑平城际铁路、郑商城际铁路、郑周城际铁路等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
因为它包含了高铁客运中心、物流、空铁换乘中心和长途客运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这5大部分,从而形成了多维度换乘的高效率综合交通枢纽,所以从这部分资源对比来说,它也成为了当地城市很重要的核心站点,因而是当地城市在交通上很有突出性的交通枢纽线,因此是备受郑州市民的期待。
郑州高铁南站,位于郑州航空港区T2航站楼东约5公里处。郑州南站的总规模为16台32线,和郑州东站并列全国第二大高铁场站。 其中郑万场共计10条到发线(含正线);郑阜场设9条到发线(含正线);城际场设13条到发线(含正线),郑州南站将连接郑渝高铁、郑合高铁及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系统。
郑州南站内部设计有三个亮点:“五位一体”的现代化交通枢纽,涵盖高铁客运中心、高铁物流中心、空铁换乘中心、长途客运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快速进站厅兼中转换乘,形成多维度换乘的高效率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多功能复合”的高铁空间新形态,充分利用高架层两侧候车空间设置城市客厅提升整体品质。
郑州南站建筑创意来自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 郑州南站造型结合莲鹤方壶中莲花和飞鹤的意向,创造出与新郑机场“龙跃中原”交相辉映的“鹤舞九州”的建筑形象。 郑州南站位于郑州航空港区,是我省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和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的重要枢纽站。
1、不同的学科是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城市化的,比如社会学更关注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人口学家关注的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经济学主要研究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过程;地理学关注经济区位向城市的集中过程。
2、有必要指出的是,发展接续产业和发展替代产业这两条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途径是相辅相成的。转型的路线选择方面,如今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将二者组合搭配。
3、上海产业转型发展 像一个生命体一样,任何城市在众多城市构成的生态圈中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 在这个日趋激烈的赛场上,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词是什么? 本文试图从历史演变和资本的角度进行一番梳理、归纳与分析。 一 2010年的时候,中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是克拉玛依。
4、靠近海洋气候,也带有一定的海洋因素。匹兹堡市曾是美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城市,有世界钢都之称。但1980年代后,随中国钢铁产量上升,匹兹堡的钢铁业务已经淡出,现已转型为以医疗、金融及高科技工业为主之都市。市内最大企业为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并为全美第六大银行匹兹堡国家银行所在地。
5、湛江市和徐州市都是中国的二线城市,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情况有所差异。湛江市位于广东省西部沿海地区,毗邻南海,拥有良好的港口条件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湛江市的经济以工业为主导,特色产业包括石化、钢铁、电力等。此外,湛江还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开发区之一,有着丰富的海洋旅游和渔业资源。
6、为了满足我国对钢铁的需求,所以我国需要大量进口国外优质铁矿石,这些铁矿石由于含铁量高,锻炼工艺简单,因此使用进口铁矿石的成本比使用国内贫矿的成本更低。对于为什么不回收废铁的使用,其实是因为废铁回收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麻烦。
1、田野,这位才华横溢的学者,拥有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且完成了城市规划专业的博士后研究。他出生于1976年,故乡在辽宁,于2005年在清华大学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建筑学博士学位。目前,他担任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副院长,同时在清华大学继续进行城市生态规划的深入研究。
2、包豪斯创立发展阶段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百废待兴的时期,为了有助于解决平民百姓的住房问题,包豪斯着重研究小面积住宅和建筑工业化,并注意建筑单体与群体、建筑与环境的和谐问题。包豪斯的设计从房屋到茶壶、台灯,汗牛充栋无所不包。
3、熊光清等通过对北京、广东、湖北、浙江和重庆等5省市的若干城市调研发现:在政党、工会以及民间组织成员方面,参加城市选举活动和居住社区的政治活动以及单位或社区的民主管理方面,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政治参与程度远远低于城市户籍人口的政治参与程度(熊光清,2009)。其次是文化参与。
4、也许这也是中国打造城市社区,进行城市改造需要注意的地方。
5、一个阶层的胎记 比较欧洲、日本相同的阶层,美国中产阶级的特征最为显著:无论他们的阅读习惯、行为特点还是居住要求,似乎都可以“概念化”—这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他们。他们不是生活的挥霍者,而是在他们自己的历史中以一种纯粹的态度、积极的精神让美国逐渐成为一个“梦”的国度。
城市交通的绿色转型关键在于通过规划调控和基础设施提升,优化公共交通体系。核心目标是构建低碳城市交通,具体措施包括: 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主要来源的公交和出租车,应限制过度使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通过减少出行次数(如在家办公)和出行距离(如在居住区附近设立生活设施),以降低城市交通总负荷。
在“双碳”目标的语境下,如何加快推进交通低碳转型,加大清洁能源应用,建设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加速探索更清洁、更智慧、更高效的可持续城市交通解决方案,是中国各城市都需要回答的命题。
深圳,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先锋,凭借大运会的契机,正在大力推动低碳交通的发展。这座拥有170多万汽车的都市,将低碳交通视为其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
多乘公交车 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量30%以上,减少此类排放量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乘坐公交车。美国公共交通联合会称,公共交通每年节省近53亿升天然气,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城市交通建设阶段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于原材料生产过程,这一发现为优化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策略,以及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评估提供了实用的量化工具。通过案例分析,本书的成果为降低城市交通在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提供了具体路径,对于推动城市交通向低碳、可持续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在推动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方面,国家开发银行将积极服务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支持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路网、枢纽等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提升改造全过程,支持城市轨道交通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交通基础设施节能改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