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体系:旨在改善中国北方三个边疆省份的生态环境,抵抗沙漠化,保护农田,维持生态平衡。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着重于水土保持,减少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河流水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七大防护林工程包括:“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护林工程,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防护林是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减少污染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分指林木的内部结构特征)。是以防御 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它是中国林种分类中的一个主要林种。
小编了解到,我国有七大防护林工程,分别是:“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护林工程、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下面我们来介绍下前五个工程。
中国实施了七大林业生态工程,分别是: “三北”防护林体系:这一体系旨在抵御风沙、水土流失,并改善生态环境。它覆盖了中国的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等地区,涉及342个县(旗),覆盖面积达39亿亩,直接受益的农村人口超过4400万。
1、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自1978年起步,预计历时73年,横跨东北、西北、华北13个省区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该工程已进入第三期建设,累计造林面积超过1800万公顷,实现了2100万公顷农田的林网化,并在许多地区形成了大型农田防护林体系。这一工程已治理20%的荒漠化土地。
2、三北防护林工程使我国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治理。1989年我国第一个综合治理大江大河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开始启动,工程建设十年来,至20世纪末已完成造林46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283%提高到35%,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前的25万km2减少到21万km2。
3、三北防护林工程: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生态修复项目之一,旨在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 退牧还草、退草还林及封山育林:这些项目旨在恢复退化的草原和森林,改善生态环境。 退化草地治理:通过采取措施,如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以治理退化的草地。
4、黄土高原水土保护林工程:这一工程专注于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通过植树种草来减缓水土流失。 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沙漠化严重的地区,通过植树造林和其他生态修复措施,遏制沙漠化的扩展。
1、六大林业工程为: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
2、六大林业工程:再造秀美山川的伟大创举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天然林保护工程:旨在保护现有天然林资源,防止过度采伐,促进天然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覆盖中国的北方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构建大规模的防护林带,以防止沙漠化扩展,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4、第一大林业工程是天然林保护工程,旨在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第二大林业工程为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这是我国覆盖范围最广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旨在让天然林得到休养和恢复。这项工程覆盖了17个省区市的734个县和167个森工局,主要针对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退耕还林工程是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关键举措。它涉及到中西部所有省区市及部分东部省区,是政策性最强、群众参与度最高的工程之一。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制订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国林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协调指导全国森林防火,监督森林公安工作,指导森林病虫鼠害防治、检疫、森林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外来有害生物防治。提供林业发展经济调节意见,监督国有林业资产,审批重点林业建设项目。指导各类商品林培育,管理全国木材行业。组织指导林业科技、教育和外事工作,建设全国林业队伍。
组织、指导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负责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承担推进林业改革,维护农民经营林业合法权益的责任。监督检查各产业对森林、湿地、荒漠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负责监督管理各类自然保护地。拟订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负责国家公园与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协调、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等工作。提出新建、调整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审核建议并按程序报批,协助本行政区划内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申报工作。负责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