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设计历程简介(上海总体城市设计)

2024-11-13

上海百年建筑史内容简介

这部作品,《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深入剖析了上海近代建筑的诞生与变迁。它以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多维度为视角,揭示了这一时期建筑发展背后的驱动力,详尽描绘了上海近代建筑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位置。

上海的建筑历史是一部深厚而丰富的篇章,伍江先生倾力撰写的《上海百年建筑史》为我们揭示了这座城市的建筑瑰宝。这部作品由同济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12月1日出版,是该领域的权威力作。本书是第二版,详细记录了191页的内容,字数总计达到了318,000字,充分展示了作者对上海建筑历史的深入研究。

第七篇从城市改造和历史延续的视角出发,通过城市规划这一抓手,结合成功案例,着重介绍了上海老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工程。这些工程不仅保留了城市的记忆,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上海的百年建筑历程,是一部承载着城市历史与文化脉络的厚重篇章。作为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的重要篇章,上海近代建筑的发展与变迁,不仅是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更揭示了城市风貌的演变过程。

上海,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历史的城市之一,其城建史承载了丰富的变迁与文化。上海的城建史话,从其开埠至今,见证了现代化进程与传统交融的轨迹。上海的建筑风貌,融合了西方的现代美学与东方的传统韵味,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在《上海:百年城建史话》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上海城市化发展的历程。

自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外滩这片区域率先告别了传统的农业社会,步入了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和上海繁荣的象征,外滩建筑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有没人知道上海五角场的发展历程?

1、如今的五角场,不仅是上海的十大商业中心之一,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至2010年底商业体量也即将超越徐家汇。五角场不断兴起的各类高档商务楼,也使得它将成为上海下一个CBD中心。

2、改革开放后,江湾五角场作为杨浦区的北部中心,再次获得重视。一系列围绕江湾五角场的开发计划推动了这一地区的复兴,大上海计划留下的建筑与道路焕发出新的活力。今日的江湾五角场已成为集大学城、知识产业园区、现代生活区和商业区为一体的上海城市副中心,杨浦知识创新区也从这里展翅高飞。

3、杨浦区的发展经历了从工业到服务业的转变,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也为地区带来了新的活力。如今的杨浦区,不仅有复旦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还有各类服务业机构,如购物中心、餐饮娱乐场所等,为居民和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活选择。

4、上海行政区划的调整历程中,曾经历过多次大规模的变动,从区县合并到乡镇调整,背后都有明确的逻辑和目标。首先,区与区的合并主要源于面积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如黄浦、卢湾和静安的合并,旨在优化资源配置和行政效率。撤县设区则是为了消除经济发展差距,如崇明县的转变,提升了城市整体发展水平。

大上海计划,抗衡租界的未酬壮志!

改革开放后,江湾五角场作为杨浦区的北部中心,再次获得重视。一系列围绕江湾五角场的开发计划推动了这一地区的复兴,大上海计划留下的建筑与道路焕发出新的活力。今日的江湾五角场已成为集大学城、知识产业园区、现代生活区和商业区为一体的上海城市副中心,杨浦知识创新区也从这里展翅高飞。

孙中山先生在1922年所著《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对上海的畸形发展进行了评述,并提出“设世界港于上海”的建设方针。1929年,国民政府为了实现孙中山的遗志,抗衡租界并打造上海的新政治中心,制定了“大上海计划”。

在短短数年间,一座崭新的上海新城在农田之间拔地而起,与租界内的另一个繁华中心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出大上海计划的雄心与决心。这个计划不仅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对上海未来的深远规划,也展现了上海特别市政府对于城市建设的执行力和对世界商港地位的追求。